岀刊日期:108年6月24日
107學年度政治學系撥穗典禮畢業茶會
今(108)年政治學系撥穗典禮畢業茶會於6月2日下午於普仁堂舉行,希望各位畢業生能「今日以東吳政治為榮,明日東吳政治以他們為榮」。
撥穗典禮中,首先由劉書彬主任向畢業生勉勵。接著由政治學系兩名優秀系友:系友會會長暨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集團創辦人劉吉人學長和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許增如學姊致詞,期許畢業生能適性發展。與會師長黃秀端院長、謝政諭老師、劉必榮老師、陳立剛老師、林瓊珠老師、左宜恩老師及吳雨蒼老師等也接連獻上祝福。影片回顧部分,回憶在東吳的生活點滴,內容多是歡笑有趣,表現學生在大學生涯、碩士班生涯毫不枯燥,並由畢業生代表政四A劉千萍、政四B葉承濬、碩士班蔡奕軍三位同學,分別致詞,感謝系上資源也不忘期許同學能鵬程萬里、展翼高飛。活動也在所有同學一一由師長撥穗後圓滿落幕。
桃園市長鄭文燦談城市治理經驗的展望
108年5月2日政治學系都會治理研究中心與政治學系學生會一同邀請桃園市長鄭文燦至本校安素堂進行「城市治理經驗的展望-改變,帶來價值」的專題演講,有200多人次的師生參加。鄭市長面臨桃園升格後許多的困難和挑戰,毫無畏懼,堅定地推動多項重大建設,讓市民看見桃園的進步。
市政推動面向多元:重視青年人口,對於就業媒合與青年創業都有相關政策,成為青年發展的堅強後盾;交通系統逐漸完備,機場捷運及未來配合新北市捷運系統延伸的相關措施,為民眾帶來更便捷生活;工業發展外也要重視生態環保,目標將桃園改造為低碳綠能城市;積極圖書館建設,讓文化教育深耕地方;行銷桃園,與世界不同城市締結姐妹市及有好城市,讓世界看見桃園。
此外,桃園市青年局長顏蔚慈及社會局長王安邦也偕同出席,兩位皆為本系優秀系友,必定成為臺灣未來政壇的明日之星。
第11屆國會學術研討會
政治系於5月18至19日假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舉行第11屆國會學術研討會,本次邀請國內外政治學界學術菁英前來,並廣邀國內外對政府機關與國會關係有興趣之法律、政治、經濟、社會之學者專家,機關團體代表、研究生等進行研討,兩天參加人數約200多人。
隨著科技精進和發展,結合科技和數據分析的研究方法也逐步在國會研究領域獲得關注,運用嶄新的方法來探索各種立法議題和國會運作的研究也日益增加。尤其我國國會改革,日益透明化下,眾多數位化資料取得已非難事,如何結合科技技術,立基在傳統質化和量化研究途徑研究基礎下,精進研究議題,拓展我國國會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實屬重要。因此,本研討會共辦理一場專題演說、一場圓桌論壇以及六個場次之論文發表,分別以「立法研究」、「立法策略」、「跨經驗比較」、「網路與國會研究」、「民意與國會研究」、「國會與憲政研究」為子題,透過充份的討論,洞悉政治學上各種關於憲政民主與國會決策之理論以及制度,與實際運作所衍生的問題,更進一步探究資訊科技下的發展與轉變。而專題演講更運用大數據去分析研究政治學,並提出優點與限制以及未來之展望。
第11屆國會助理工作坊
政治學系於5月25、26日及6月1日舉行「第11屆國會助理工作坊」活動,共計十個場次專題課程及兩場實作演練,提供全方位的訓練,共計約60名學生參加。
近年,各行各業對於專業化需求提升,然而,對政治學系學生來說並無直接對應的證照或檢定考試,許多學生對於前途感到徬徨。因此,政治學系與政治學系國會研究中心特別舉辦「國會助理工作坊」的培訓制度,希望學生能對國會助理工作有更深入的瞭解外,透過系統性的培訓課程,能更快適應工作環境,提力本系對於臺灣政治體系有熱情的學生更強大的競爭力。經過精實訓練,輔以媒合機制,增進同學就業能力與機會,為國會注入新血,創造學系、學生、臺灣民主等多贏的局面。
徐弘庭學長返系與學弟妹分享「民主這回事」
108年6月6日特邀政治學系95級系友現任臺北市議員徐弘庭返系演講,主持人為本系吳雨蒼老師,同時也是徐學長學生時期在東吳結交的好友,學長幽默生動的演講,學生們笑聲絡繹不絕。
學長對於國際關係及市政均有獨到見解,非常精闢。如近年來頗有爭議性的「毒品除罪化」議題,他也特別舉出荷蘭的案例,認為將題目改成「毒品去商品化」將會有更多的共鳴。拋開議員身分,以學長的身分希望大家在努力達成目標的路上,更要重視實踐方法的思考,舉出自己在東吳大學擔任學生議員的時候,為了政策推行,用盡不同的角度說服多位老師變更立場的例子。更談到自己受邀至美國白宮的經歷,鼓勵學弟妹創造自己的無限可能。
總結性課程獎勵競賽
108年6月26日政治學系舉辦107學年度第二學期總結性課程期末發表及獎勵競賽。本系總結性課程依學生報告內容分為四大類:公共行政類、政治思想類、國際關係類、比較政治類。上午為各組發表,並選出各組優秀學生參與下午的競賽。下午競賽假本校安素堂舉行,同學卓越的表現,發揮渾身解數,將學術研究與公開簡報合而為一。藉由總結性課程獎勵競賽的舉辦,可凸顯東吳政治學系在教學不僅重視培養學術研究能力,更期許本系學生在公開發表上能有優異表現,成為學術與社會間溝通、對話的傑出人才。